清代鼻烟壶十分流行,制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烟壶,是鼻烟壶的繁荣时期。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光绪朝从没有停止生产过,其中尤以乾隆朝的烟壶最为精美、漂亮,质量高,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达到了高峰。
这与当时皇帝喜爱和重视有很大关系。同时,市民阶层中吸闻鼻烟的嗜好也十分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
清代鼻烟壶种类丰富,作品各有千秋,质料也不同,除了常见的瓷器品种外,还有玻璃胎珐琅彩、金属胎珐琅彩、匏制、玛瑙、玉、翡翠、水晶烟壶等。壶盖有玉、珍珠、珊瑚、宝石、铜镀金、瓷、木雕等。
红玛瑙光素鼻烟壶
松石雕花填金鼻烟壶
小小烟壶既可以供欣赏、日常使用,也可以拿在手里把玩。
瓷器类鼻烟壶在整个鼻烟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量多、流传范围广,它制作精巧,品种齐备,优秀作品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雍、乾鼻烟壶为数不少,官、民窑均有,官窑多是清宫旧藏,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从清宫内务府贡档中,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宫中瓷鼻烟壶烧造的具体记载。
小编近年来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观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整理研究,综合归纳出康、雍、乾三朝瓷鼻烟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康熙朝鼻烟壶 器型变化不大,时代特征鲜明。富有个性,一般多呈圆筒状,又称爆竹形,近底微外撇,小唇口,上下比例匀称。器型轮廓线十分清晰、严谨,大多数都缺盖,少量带珊瑚盖。胎质坚硬,拿在手里感觉略显厚重,瓷化程度较好,釉面莹润。
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红彩等。从数量上看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品种烧制最多,青花使用的是国产料,表现形式上,一种是清新淡雅,花纹既有勾勒也有渲染,山水比较注重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
另一种是浓重鲜艳,明显看出是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苏麻离青料的艺术风格。釉里红发色稳定,纯正艳丽,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配制和烧造技术均已相当成熟。圈足普遍较浅,足内主要写有“成化年制”四字行书借款。字体相对潦草不是很漂亮,字与字之间有的距离不够紧凑,没有画双圈和书写本朝官款,也有一部分在足内并不写款,只施一层白釉。
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菊花、勾莲纹、折枝花、寒江独钓图(颇有唐代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携琴访友图、山水人物图、柳荫憩马图、山间驴行图、高士图等。整体特点突出,花卉图案排列满密,山水、人物画面布局疏朗,山水图幽静典雅,与同时期其他器物的风格是相一致的。
康熙鼻烟壶基本还属于初创阶段,民窑产品所占比例很大,官窑作品很少。社会上流传的多是光绪及民国仿品,有的工艺水平不是很高。
康熙烟壶形体简洁大方,高度概括的纹饰朴素高雅,用笔绘画自然随意,布局疏朗、明快,构图简洁、大方,远山近景,讲究意境。人物描画既写实又生动,外貌特征虽勾画简略,但神情毕现,形与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可以说康熙鼻烟壶为以后各朝烟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朝鼻烟壶 烟壶烧造在康熙朝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发展和提高,制作技术水平日趋成熟。虽然传世品不是很多,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器型大小不一,个别沿袭康熙式样,局部加以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式样,主要有筒形、圆形、罐形、四方形和扁圆形等。釉面光洁细腻。
品种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后两种十分少见。足内多写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四字款少,字体清晰,笔道遒劲有力,排列工整。民窑烟壶笔法草率,多不写款。
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牡丹、锦纹、宝相花纹、勾莲纹、梅花纹、婴戏图、夔龙纹等。整体特点,青花烟壶占主流,器型秀雅,小巧玲珑,突出一个精。青花色调分青翠和浓重两种,浓重的一般是仿明代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的艺术效果,往往带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但釉层较薄,青花蓝色浮于表面,纹饰布局讲究上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