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鼻烟瓶
不同口味的鼻烟
清代鼻烟铺
后清康熙开放海禁,大量的鼻烟和装鼻烟的瓶流入中国。那时装鼻烟的小盒还叫鼻烟盒,因盒易散味、易被风吹散等原因,后经演化,变为大家现在看到的小口大肚、便于携带的袖珍器物——鼻烟壶。
兴盛:万千宠爱于一身
“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 ——《秋阴杂记》
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一点一滴的历史都会极力透过斑驳的文物和残片呈现出来,由此通过鼻烟壶的兴衰变迁,对于清代经济文化之繁盛我们可以想见。
康熙皇帝执壶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帝都对鼻烟壶有着无以复加的热爱和痴迷。
所以极尽工艺之能事,用料从金银铜铁到玉石玛瑙,瓶式造型从象狮鸡鱼到荷花灵芝,纹饰从山水草木到亭台楼榭,工艺从雕刻、镶嵌到剔漆、套料,集万千宠爱的小小鼻烟壶借助皇权的东风,在历史的画卷上演绎着它的千姿百态。
各种材质的鼻烟壶
收藏 鼻烟壶里看世界,西方的鼻烟盒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后经中国文化的沐浴和熏陶,已经成为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小小的鼻烟壶,却有着别有洞天的大世界。 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内画鼻烟壶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鼻烟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内画鼻烟壶 收藏,诚然是一种爱和投资,但更希望在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身影里看到更多的普通百姓,因为众人所爱,必有所盛,有小众收藏转向大众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