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其他] 名家内画鼻烟壶鉴赏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16-12-26 14: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画鼻烟壶,也称里画烟壶,是我国众多鼻烟壶中的一个品种,简称内画壶。常见内画壶材料有玻璃(俗称料器)、水晶、紫晶、琥珀和玛瑙等。料胎内画壶初创时期由于未能掌握内壁磨砂处理的技巧,整个壶体呈透明状,内壁光滑,着墨上色不牢固,色彩易脱落,两面图案相互影响,效果不好。内画艺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磨砂工艺经验,将铁砂球和研磨砂填入壶内,注入少量清水,封住壶口反复摇动,铁砂球和研磨砂在壶内均匀滚动,壶内研磨出乳白色的壁面。这种加工过程叫串膛串膛好的壶壁,如同质量上乘的好宣纸,画师书写作画,得心应手,色彩清新瑰丽,粘结牢固,能够达到国画般的艺术效果。
  内画鼻烟壶是一个特殊艺术门类,画师是反向操作,即正面观图,反面做画。所用画笔也是特制的勾笔,自细小的瓶口伸入瓶内,要求画师的视觉、思想及手上技巧一致,心想手到,反向书写、绘画要有深厚的书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才能达到书法奇异、绘画精妙的艺术效果。内画艺术与国画艺术相同,讲究构图意境,用笔用色,款识印章等。一件成功的内画烟壶作品,不但要风格独特、赏心悦目,还要气韵生动,超凡脱俗。 
50586ab5447543644869f.jpg

  关于内画壶的历史,不见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是广东新会人甘作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秋的山水纹内画壶  (如图)。壶体完美,壶内壁经过串膛加工处理,宜于绘画书写,效果极佳。他的作品大多分为两面,一面绘山水纹,一面题写诗文,构图巧妙,书法秀劲,是我国早期内画壶的成功作品。据此分析,我国内画壶的历史创始期应在清乾隆朝,成熟在嘉庆年间。内画壶艺术在清光绪时期走向高峰,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题材广泛,技艺超凡,最具声望的内画名家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毕荣九等。民国以后,吸嗜鼻烟的人日渐稀少,吸烟兴趣转向烟草、卷烟,烟壶的实用价值逐渐被它的工艺美术价值所替代。特别是内画壶装饰工艺图案活泼,形式多样,色彩绚丽,方寸之内乾坤大,深得广大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迎来了内画烟壶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在全国形成了京、冀、鲁、粤四大流派。  
  一、京派内画壶及其代表人物  
  周乐元京派内画壶艺术大师,生卒不详,与马少宣、叶仲三并称为中国内画壶艺术三大巨匠。其主要艺术活动在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间(1882—1893年)。周乐元早年是一位宫灯画师,后转为内画壶艺术。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及书法,无一不精。常见堂款藕香斋三十六疏斋
50586ab544754475b0847.jpg   
周乐元水晶内画山水人物纹鼻烟壶
  通高7.25厘米。碧玺盖,水晶胎,壶身为椭方体。通体彩绘山水、人物一周,器上方草书题时在乙酉(1885年)仲春,作于北窗书轩,周乐元。下有红彩印章一枚。构图和笔法上有南宋院画风貌,以简洁而流动的笔法勾画人物、小舟、木桥、房舍等。墨彩不多,神韵十足。用粗笔重彩绘峰峦峻岭,江边的丛树坡石,潇洒苍劲,天、水用留白手法表现,尽显疏秀。精巧的构图,秀劲的笔力,既有传统的风韵,又能自出新意。
50586ab54475454b36b01.jpg

周乐元水晶内画山水绶带鸟纹鼻烟壶
  通高6.4厘米。翡翠盖,水晶胎,壶身为椭方体。器身图案分为两面,一面绘山水人物,器上方墨彩题少耕观察大人清赏。另一面绘苍松、绶带鸟图案,左下方草书题戊子(1888年)九月周乐元,下有红彩印章一枚。图中山水境界幽深,气势雄浑,景物丰茂,多彩多姿,洋溢着盎然春意。用笔严谨老辣,挺拔的松干,参差不齐的枝杈,古拙苍雄。一对绶带鸟仰首屈颈,相互凝视,惬意而又安详。
  马少宣京派内画壶艺术大师。北京人(18671939年),原名光甲,回族,居住于北京牛街门楼胡同,后移居西砖胡同53号。因牛街地处宣武区以南,故作品有作于宣南书款。马少宣的艺术创作活动约在光绪十九年至民国十六年间(18931927年)。其作品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草、虫鱼、书法等样样精通。其中以人物肖像、书法最具特长,与周乐元、叶仲三并称中国内画壶艺术三大巨匠。

50586ab5447545f211e6a.jpg

马少宣玻璃内画谭鑫培像鼻烟壶  
  通高6.25厘米。翡翠盖,玻璃胎,壶身为椭方体。装饰图案分为两面,一面绘京剧名家谭鑫培扮演秦琼全身像。另一面墨彩书庚子(1900年)四月、《兰亭序》节录及马少宣款,下有红彩少宣印章一枚。书法结构工整隽秀,挺拔刚劲,有欧阳询书法风韵。人物肖像以墨彩为主,褐色点缀,笔法讲究,粗细兼备,造型准确,阴阳向背宛如照片,堪称一绝。
50586ab544754674c40f5.jpg

马少宣玻璃内画双欢图鼻烟壶
  通高6.5厘米。翡翠盖,玻璃胎。壶身为椭方体。器身图案分为两面,一面绘有两只斑斓猛虎在旷野草地上玩耍,器上方墨彩题双欢图。另一面墨彩题庚子(1900年)仲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于京师作马少宣。下有红彩少宣印章一枚。双虎以细劲的线条勾勒,造型严谨写实。通体着色浓重,突出了皮毛光滑,肌体圆健、丰满。外轮廓线起伏流动,极富弹性。书法结构端庄,笔笔俊俏,字字秀逸。
  叶仲三京派内画壶艺术大师。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卒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住北京崇文门花市,艺术创作活动在1890年至1925年间,与周乐元、马少宣并称为中国内画壶三大巨匠。擅长绘画古典名著《三国志》《封神榜》《红楼梦》《聊斋》等人物题材,兼画山水、花鸟、草虫、鱼蚧等应酬作品。叶仲三堂号杏林斋。有四子,长、次子早逝,三子叶晓峰、四子叶祺子承父艺,是京、冀两派内画壶艺术的奠基人。
50586ab5447546fc0b1b7.jpg

  叶仲三水晶内画百子图鼻烟壶

  通高6.7厘米。碧玺盖,水晶胎,壶身呈扁圆形。壶内主体纹饰绘百子嬉戏纹。肩部墨彩题辛酉(1921年)春月叶仲三作,下有红彩印章一枚。图中绘百个男童,持物不同,神态各异,身躯微胖,发式别致,衣着考究。线条犀利流畅,柔中见骨力,构图满密,施色浓重艳丽,画面欢腾热烈,活泼逗人。
  周少元京派内画壶艺术家。生卒年不详,内画艺术创作活动在清光绪年间,传世作品很少。有研究者认为,周乐元与马少宣、叶仲三不同,没有发现后代或传人,周少元可能与周乐元有关系。
50586ab54475479f6ae36&690.jpg

周少元玻璃内画花鸟洞石纹鼻烟壶
  通高6.32厘米,翡翠盖,玻璃胎,壶身为椭方体。装饰图案分为两面。一面绘太湖洞石,瓶插鲜花和盆栽水仙花。另一面绘月光下桂树斜伸,两只小鸟回首栖息。左上方墨书题癸卯(1903年)秋日,写于都门周少元,下有红彩少元印章一枚。构图简约明快,笔意自然流畅,色彩优雅清新,有周乐元绘画艺术风格。 
  二、鲁派内画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毕荣九(18741925年)字宁清,以字行,山东博山人。鲁派内画壶艺术大师。原是漆绘匠师,后入清宫廷从事内画壶艺术,光绪十六年(1893)毕荣九回山东博山自立门户,兴办奎山堂。入室弟子有王致福、张文堂、袁永谦、闫本立等。为鲁派内画壶艺术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50586ab544754c620599f.jpg

毕荣九玻璃内画山水仕女纹鼻烟壶
  通高7.5厘米。翡翠盖,玻璃胎。壶身为椭方体。图案分为两面,一面绘树石栏杆及仕女挎竹篮出行,另一面绘山峦叠嶂,湖水平静,舟船停泊,丛林繁茂,房舍、古桥掩映。左上方墨彩题仿长白山人笔法,荣九。下有红彩印章一枚。山水构图疏密,虚实对比得当,既突出了山水的峻秀,又显现了房舍古桥的雅致。柳阴下、秀石旁,仕女袅娜身姿,楚楚动人,别有一番情趣。  
  三、冀派内画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王习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冀派内画艺术的一代宗师。1938年生于北京,祖藉河北阜城县。1958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叶晓峰、叶祺学习内画壶技艺。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诸家之长,把国画、书法等技法融汇到创作之中。作品题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动物及肖像无不精湛。吞吐造化于笔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冀派内画艺术风格。曾发明内画金属杆勾毛笔,开油彩内画先河,并首创内画系列肖像烟壶1978年王习三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1980年他创作的溥仪、婉容肖像,被世界鼻烟壶协会评为1981年度最佳作品。198110月王习三当选为中国鼻烟壶研究会理事长。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是国际烟壶学会第一位荣誉会员,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内画艺术大师。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委员,2008年,又破格担任第十一届委员。中国习三内画艺术院院长等职务。
50586ab54475497fe535f.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jpg
  王习三水晶内画骑牛渡河图鼻烟壶
  通高6.2厘米,翡翠盖,水晶胎,胎体扁圆形。图案分为两面,一面彩绘牧童骑牛渡河,空中一对燕子嬉戏,身后有摇曳的芦苇衬托,左上方墨彩题骑牛渡河图。另一面彩绘一波平静的湖水,几株芦苇迎风摆动,一老者在木舟上酣睡。右上方墨彩题:己巳年(1989年)春王习三作于京都。构图疏朗简约,取传统马半边、夏一角之法,融自家新意,求以虚代实,小中见大的笔墨技巧。大片的水面、天空以空白或淡彩高度概括,突出了主题中人物、水牛、木舟等景物,整个画面辽阔、深远、空灵,清新诱人。    
  四、粤派内画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粤派内画壶艺术的形成较京、鲁、冀略晚。1972年以吴松龄内画艺术大师为奠基人,开始招工收徒、传艺,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粤派内画艺术。
  粤派内画也称汕头内画,是广东汕头市特种工艺厂的产品。该厂原为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文革间停办,1972年恢复。此期间内画壶作品有统一的署款,无作者本人的名称。人物画署戈郎,动物署铁夫,山水及其他作品署虹生,还有桃江画苑等字款。
  粤派内画壶除选京、鲁、冀常用的传统器形外,大多用有地方特色的圆形花瓶式器形。装饰图案满密繁缛,用笔用色以岭南派国画、广彩瓷器装饰为基础,用描金和珐琅彩作器外颈、肩、胫部的边饰。又把京派工笔重彩的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姿多彩、富丽堂皇的粤派内画壶艺术风貌。
  吴松龄 192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市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汕头市工艺美术家学会顾问,粤派内画壶艺术的一代宗师、奠基人。他自幼喜爱绘画,12岁画国画。17岁作店员,忙里偷闲作画,24岁拜汕头画家黄史庭先生学习国画,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基础。
  1956年到汕头古玩珠宝营业部工作,其间能见到很多古玩及名家内画壶作品,对内画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有厚实的绘画功底,加之聪慧过人,经几年的研习,掌握了一整套内画技术。1972年到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招工收徒,为粤派内画壶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松龄作品画路宽,题材广,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走兽等,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多次获奖,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50586ab544754a4c6852f.jpg

  吴松龄玻璃内画百马图鼻烟壶
  翡翠盖,玻璃胎,器形为圆形花瓶式。器外口、颈、肩及胫部以描金、珐琅彩分别绘倒垂蕉叶、如意云肩、仰莲纹等。器内主体纹饰绘百匹骏马环瓶腹一周。肩部墨彩题书百骏图,松龄吴氏丙寅年(1986年)作。此件作品构图繁缛、疏密有致,马的姿态各异,有觅食,有交斗,有翻滚,有奔、跑、立、卧等,自由舒闲,聚散不一。用笔用色灵活多变,色彩浓淡相交,前浓后淡,前实后虚,近大远小,画面空旷深远,真实感强烈。器外取瓷器中边饰、环带的装饰方法,施彩浓烈厚实,艳丽多姿,富丽堂皇。内外呼应,交映生辉。 50586ab544754b3459dc9.jpg

吴松龄玻璃内画双鹿双猴图鼻烟壶
  翡翠盖,玻璃胎,圆形花瓶式。器外口、颈、足及开光用描金彩,开光外为珐琅彩满地装饰。器内主体纹饰分为两面,一面绘溪水急流,古松盘曲斜伸,两只猴子在树上嬉戏,右边墨彩题书双猴图,丙寅年(1986年)作。另一面山间草地辽阔,古树参差,一对梅花鹿在草地上栖息,右上方墨彩题双鹿图,丙寅年(1986年)。构图巧妙,装饰华丽,画工精细,器内色彩雅致,器外雍容华贵,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争妍斗艳。
  中国内画壶艺术发展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四大流派的内画壶技艺也不断提高。各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风格,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精益求精,各派的艺术特点更加立意清新、明朗。京派的古朴典雅,鲁派的隽秀细腻,冀派的写实传神,粤派的饱满绚丽,各派竞相争妍,各领风骚。鬼斧神工、中国一绝的内画壶艺术,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 吕冬梅  张兆祥   《收藏界》 2007年第6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