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从王习三堂名的变迁看历史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17-11-15 1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从王习三堂名的变迁看历史:太平庄(1961~1966年)
    导语
    一般书画家的工作室都有个称号,也叫堂名,常在落款时使用,如:某某人 Χ 年作于 ΧΧ 斋或 ΧΧ 堂。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画室叫“大风堂”,内画大师周乐元的画室叫“藕香斋”,这不仅能折射出书画家的艺术风格、道德情操,还能反映出艺术家的工作环境和所处境遇。千古流传的名篇《陋室铭》就是一个典型的堂名“说明书”。
    艺术家生活在社会上,这就注定要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他们的成名,除了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外,“时势造英雄”也是至关因素,可能是顺境,也可能是逆境,有句老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尽沧桑句便工。”便是极好的例证。很多人都是经过了起起伏伏,历尽了人间沧桑,从他们堂名的变迁就可以反映出社会大千。
  以下就把王习三所用过的堂名和变迁缘由跟大家说一说。王习三是1938年生于北京(当时叫北平),原名王瑞成,1958年有幸跟随叶晓峰、叶菶祺二位老师学习内画,到现在从艺已经五十多年了。王习三在北京学艺时的早期作品多署作于“京师”或“都门”,后来署自己的堂名,先后换了四个。
霸王别姬.jpg
《霸王别姬》    创作时间:1964年
说明:1994年,王习三绘制的水晶烟壶《霸王别姬》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41,500港币成交,创当代内画家纪录。
    王习三最初的工作单位是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这里汇集了当时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顶尖人才,如当时玉器行当的潘秉衡(玉器四怪之首),象牙业的杨士惠、杨士忠,花丝镶嵌业的毕尚宾、翟德寿、张广和,刻瓷业的陈智光,面塑业的郎绍安(面人郎),绒鸟业的夏文富,木刻业的高从理,皮影业的路景达等等。这个研究所还设有资料室、金工机械车间等。这对一个初涉艺坛的青年来说是个极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天天见到各种精湛的艺术品、老艺人们的为人处世和敬业精神对他的从艺生涯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_副本1.jpg
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合影,
倒数第二排右四为王习三
    由于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加上个人的勤学苦练,他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由于他出身于一个“反革命”家庭,在当时极“左”思潮的统治下,各种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这使他格外憧憬能有一个世外桃源的好环境来安心学艺,试图通过拼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1961年工艺美术研究所由缸瓦市搬到北太平庄。“太平庄”多么吉利的名字啊,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吗!以前他在作品中落款是“王习三作于京师”,从那时起他在作品中的落款就改为“王习三作于太平庄”。
3.jpg
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合影,
最后一排右四为叶菶祺,右五为王习三
4.jpg
落款改为“王习三作于太平庄”之作
    然而太平庄并不太平,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这个“黑五类的狗崽子”就被遣返到了祖籍——河北省阜城县杨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从此 “太平庄”的美梦也成为了泡影。
5.jpg
1961年,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师傅学徒
(二)从王习三的堂名变迁看历史:半农斋(1967~1968年)
7.jpg
《荷塘清趣》1967年作于天津
    王习三于1938年出生在北京,上学、学艺、工作一直都是在北京,只在11岁时回过一趟农村老家看望伯父和叔叔,住了十天就招了一身虱子还不知道,回到北京跟母亲说身上很刺痒,脱掉衣服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虱子,母亲赶紧用开水冲啊烫啊,才把它们消灭干净。
8.jpg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7 13:3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17-11-15 13:28
(一)从王习三堂名的变迁看历史:太平庄(1961~1966年)    导语    一般书画家的工作室都有个称号,也叫 ...

珍贵资料
评论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