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五代荆浩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19-1-12 14: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 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张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荆浩在山水画的师承上不只取法张璪,同时亦在吴道子与项容等人的笔墨得失之间,舍短用长,加以发展,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法记》)。他的山水画已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
0?wx_fmt=jpeg

荆浩 《雪景山水图》
荆浩雪景山水图,《雪景山水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传闻此图系自古墓中出土,西方有的美术史家认为是荆浩的作品,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摹本。
荆浩在《笔法记》中:“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茍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0?wx_fmt=jpeg

荆浩《 匡庐图 》 绢本水墨画 185.8×106.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匡庐图,“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定王征召不应,王派使者访之,仅存一空庐。庐山位于江西,属南方山水,而荆浩主要表现北方山水,作此“匡庐图”是否别有含义呢?
0?wx_fmt=jpeg
荆浩《 匡庐图 》局部

0?wx_fmt=jpeg
荆浩《 匡庐图 》局部
本幅画与范宽《溪山行旅图》不同,近、中、远三景并未全部放在画幅的中轴线上,而是将近景的松石、茅舍移至画面右下角,中间以广袤的水域隔开,与左上方体积庞大的远景主山相对。画家采用“平远”和对角线的构图设计,与宋人《岷山晴雪》十分类似,都受到北宋末流行的小景山水画的影响,这暗示《匡庐图》的成画年代应晚於十一世纪。主峰由垂直片状的山体结组而成,山石的轮廓用尖锐转折的笔法勾勒,边缘整齐,彷佛刀切割过,渲染则是在巖面内侧施浓墨,靠近轮廓的外侧留白。这一类山巖的造型、笔描与南京栖霞山出土的十世纪浮雕,或是传世贯休《十八罗汉图》上的山石相近,带有平面、程式化的风格,因此显现出浓厚的仿古意味。描绘山石的皴法是从范宽变化而来,画家以密如雨点的皴纹,刻划岩石粗砺坚硬的质理。然而,除了点、擢的中锋用笔外,还可见到侧锋斜砍的笔法。这种“小斧劈”皴的使用,在李唐《万壑松风图》可以见到典型的例子,显示《匡庐图》与北宋末宫廷画院的风格密切相关。
0?wx_fmt=jpeg
荆浩《松壑会琴图》
0?wx_fmt=jpeg

荆浩《松壑会琴图》局部
《松壑会琴图》,绢本、墨笔。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存疑为明代摹本。不知道为什么在卷首有后人题记“宋洪子范松壑会琴图”九字。应该是收藏过程中的某次误判。宋代画家洪子范,史上确有其人。“洪子范[宋],东京(今河南开封)人。工人物、山水。(见元人夏文彦所著《图绘宝鉴》)
图中用斧劈皴画出前景的山石,用细致笔法描绘前景的松柏,树下站立两位久违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到高兴,在他们右边有一处房舍,左边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上架一桥,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过来。他应该是画中来访者的侍童。顺着河水向画上端看,观者会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雾气笼罩的松林。
0?wx_fmt=jpeg
荆浩《 钟离访道图》 轴(金/元人画)147 x 74.8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荆浩钟离访道图,此幅为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并于近期对外发布,董其昌题跋:“《钟离访道图》,又有《卸甲图》。此荆浩笔也。董其昌题。”

0?wx_fmt=jpeg
荆浩《 西山归棹图轴》(传清人画)弗利尔美术馆

0?wx_fmt=jpeg

荆浩 《山水中堂》纸本,水墨,设色 131 x56厘米


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荆浩《山水神品》
0?wx_fmt=jpeg
荆浩 《梁豀春蔼》 立轴
0?wx_fmt=jpeg
荆浩(传)《渔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wx_fmt=jpeg

荆浩《溪山行旅图轴》弗利尔美术馆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发帖际遇]: admin 乐于助人,奖励 3 贡献. 幸运榜 / 衰神榜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