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法等国。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清官造办处、广东、北京、山东的博山、江苏的扬州、苏州等。烟壶材质有瓷、玻璃、玉、玛瑙、晶石、松石、碧玺、琥珀、雕漆、象牙、蒙镶、铜胎等。造型有除正常的扁瓶外还有兽形、人物形、瓜果、蔬菜形、荷包形等。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书法、花卉、历史典故、传说、戏剧等。
50年代,鼻烟壶被国人视为废物。由于鼻烟壶小巧美丽,深受外国人喜爱。外贸进出口公司从民间收购旧鼻烟壶,卖给外国人赚点外汇。民间收的画面不清的内画鼻烟壶,包括内画鼻烟壶的开山之祖甘亘文的遗作,委托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磨洗干净后,重画。当时画一只鼻烟壶,得五角钱工钱,外贸公司再以7毛钱收上来。
改革开发后,外国人在中国的市场上购买鼻烟壶,使其国内价格上升。
1990年,北京文物公司甄选出800件精品,与香港三联书店和台湾台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三家合作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介绍鼻烟壶的大型学术性著作。1992年在香港举办了《珍赏》一书的首发式暨鼻烟壶精品展销。会上,《珍赏》一书的特邀编辑马未都,带去了一只5000元从琉璃厂小摊买的鼻烟壶,当场以6万港元成交。
1994年,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推出35件鼻烟壶,成交7件,总价45万元。
苏富比、佳士得将一直在伦敦拍卖的鼻烟壶移槌香港。苏富比将50年代绘制的内画鼻烟壶“霸王别姬”,印在拍卖图录的封面、封底。当年只值5角的鼻烟壶,最后以26万港元落槌。佳士得拍绩更佳,一件白料鼻烟壶以123万港元拍出,奠定了鼻烟壶的百万身价。
1996年10月24日,“国际鼻烟壶协会年会”于北京闭幕。当晚翰海’96秋季鼻烟壶专场拍卖会开槌。300余件鼻烟壶从晚上7点开始拍卖,持续了5小时。总成交额1441万,其中一件4.7厘米高的清乾隆粉彩西番莲鼻烟壶为104.5万。
1999年翰海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粉彩描金葫芦形鼻壶以115.5万成交。
2000年,天津“国拍”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从13万元起叫,不歇气地喊至200万。
鼻烟壶不断创高价,除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国内外有一批收藏爱好者外,不受出口限制是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