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行业信息] 京派内画鼻烟壶即将成为历史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15-4-25 15: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北京口述史:京派内画鼻烟壶即将成为历史
 

专访京派内画壶艺术大师高东升先生

本期人物:高东升

高东升,1964年生于北京,叶派内画第4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被北京市授予“北京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在小小的鼻烟壶内部作画,而壶嘴仅容小虫通过,这个北京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曾震惊天下,对于其制作工艺,在民间,甚至有“鬼画壶”的说法,称绘画者化 身为狐仙,到鼻烟壶的内部去作画。内画壶诞生200年以来,同时代掌握此工艺的画家从没超过百人,如今北京仍坚持创作的已不足10人,且传人寥寥,或者,作为内画壶的发源地,京派内画壶即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为此,《竞报》特专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派内画壶第4代传人高东升先生。
 
内画壶曾受达官贵人追捧

我从小就学画,中学在学校美术组,算是有系统的美术培训。1982年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品厂,本想学玉雕牙雕。这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新奇的内画壶,1983年,我就成了刘守本老师的弟子。刘老师很器重我,十多个弟子,只有我和另一个徒弟和他一起在里间创作。

鼻烟是明万历9年(1581年)利玛窦传入中国的,到清代仍非常流行,相传嘉庆、道光年间一个外地小吏来京述职,寄宿在庙里,因鼻烟快吸完了,就用烟签刮烟壶中剩下的鼻烟,小竹棍在壶的内壁留下刮痕,颇有国画的线条感。庙里的和尚看到后,就将其拓展成内画壶的技艺。

鼻烟流行,而鼻烟壶就像今天的打火机,成了身份象征。内画壶一出现,就吸引了达官贵人们的追捧。到18世纪末期,北京内画壶技艺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周 乐园、马少宣、叶仲三、甘桓、丁二仲等大师,堪称鼎盛时期。不过,这手艺轻易不外传,加上纸烟的流行取代了鼻烟,内画壶技艺也因此受到影响,除叶仲三外,其他大家基本都没传下来。。如今还有尼泊尔、印度产的鼻烟卖,但用户很少。
 
冀鲁粤三大派皆京派后裔

早期的马少宣长于肖像与书法,字写得好,一般人比不了,他的作品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荣誉奖,他有两个儿子,弟子不多,技艺没外传。周乐园长于草虫山水,亦无传。丁二仲文学修养深,把内画壶技艺带进了大雅之堂,但也没传人。叶仲三擅人物,他传给了两个儿子叶晓峰和叶奉祺。新中国成立后, 他们被工艺美术厂聘用,带徒传艺,并带出了王习三、刘守本等高徒。其实,叶晓峰最初也不愿意传外人,说就喜欢躺在自家床上创作。厂里说,可以为其备床,他才无话可说。

现在内画壶技艺分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但上世纪80年代并没有这种说法,内画壶就是北京的传统技艺。冀派是我师伯王习三传下来的,鲁派与粤派也都是京派的后裔,不过目前冀派的传人最多,其他三派后继乏人。

冀派主要在衡水,王习三是衡水人,回家乡后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办了厂,学徒很多。如今京派、冀派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区别,京派注重典雅、协调和端庄,冀派用色鲜艳,京派可能会觉得“怯”。京派、冀派都有一些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但冀派价格低,横扫旅游品市场,京派难以抗衡。2001年,北京工艺美术品厂 解散,京派出现了危机,我的许多师兄、师弟都不再做这一行了。如今,北京工艺美术品大师名单中,搞内画壶的只有师父刘守本和我两个人。
 
现场表演作品都要销毁

内画壶这门技艺很苦,内画是用弯钩的笔在磨砂的鼻烟壶内部作画,完全是反的,而且鼻烟壶小,创作难度大,画上了就不能改,一改就脏,不好看。内画用笔很小,烟壶内部有磨砂,一些细节根本看不清,这就要画家有非常的耐心和定力。一般情况下,画半个小时就要休息一次,每两个小时就要闭目养神片刻。

内画壶不仅讲究画工,壶本身也很重要。鼻烟壶一般用水晶,京派对用料很讲究,要求没有絮状杂质,没有瑕疵,一块淡茶色或带发的水晶料就要一千多元。此外,鼻烟壶的身子长短与口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否则就不好看。现在粗制滥造的鼻烟壶太多,大多数购买者也不太懂行。

内画吃的是功夫,我在外面现场表演内画,但这么画出来的东西我都拿回来销毁,因为表演时画的水平与真实创作之间相差太远,一旦流出去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

我现在一天只能画6个小时,时间长了眼睛受不了,过去都是晚上干活,因为晚上安静,但灯下只能描线,不能上色,否则可能偏色。我现在眼睛也200多度近视了,现在像我这样40多岁搞内画的人很少,老师傅大多六七十岁,眼睛不行,手也抖,根本画不动了。
 
张学良说我“后生可畏”

我原来学过油画,在内画中吸收了油画的技巧,这是前人所没有的。用油画画人物,表现会更丰富一点,但完全是油画就呆板,不适合内画壶。

1992
年,中央电视台去台湾采访张学良,在准备礼品时听说老人家喜欢收藏内画壶,就找我画一个肖像。作品交给张学良后,老人家非常激动。1998 年,我随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到夏威夷办展览,没想到张老和赵四小姐亲自来了,抓住我的手说:“终于见到你了,真是缘分啊。”见我还不到40岁,连说“后生 可畏”。1999年,张先生生日时给我发了邀请函,当时我正在美国西部,无法赶到,没想到,2001年先生就逝世了。

我和老师刘守本一起创作的伊丽莎白女王像,曾被马来西亚政府订购,作为国礼送给英国。我还给萨马兰奇、罗格画过,前一段,阿根廷球星梅西来华,我也给他画了一个。

我刚刚完成的《清明上河图》,画了整整3个月时间,把原画缩到小小的几个鼻烟壶中,人物也就芝麻粒那么大,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京派内画壶后继乏人

我现在带着两个徒弟,但都是在业余时间学,和我们当时的条件没法比。当年我进厂,学不学得出来,头半年厂里都养着你,你可以静下心去钻研技艺,当时一月30多块钱,足够生活。出师后,当时工美厂的奖金在全北京也算高的,现在学内画壶技艺,养活自己不容易。像我这样,大师级,还在创作,每年大概还能做几十个,收入和好一点的白领肯定没法儿比。

这几年,北京市政府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带徒有了带徒费,但我这样年轻点的,一个月只能补100元,不够开销,老一点的艺人带徒费就高很多,但他们年纪都大了,要么不带,带了也难有更多的付出。

我现在各种保险都上着,有一天干不动了,今后就只有靠保险养老了。我的女儿学习成绩很好,她现在对内画这行不太感兴趣,等她大学毕业了再说吧,反正那时候学也不晚。 

关联阅读

北京内画壶,即鼻烟壶,是一种特制的玻璃器皿和水晶壶。壶有鸭蛋般大小,颈细口小,通体透明。内画艺人使用特制的弯头小笔,用颜料在壶的内壁上描绘出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由于壶瓶形状美观大方,内壁画十分精湛,因此成为艺术殿堂中一枝艳丽的花朵。
  中国人吸鼻烟的风习是由欧洲传入的,鼻烟壶亦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而鼻烟壶的装饰艺术到清代嘉庆时有了飞跃发展,据载其时有位名叫甘桓的人,发明在料器内壁彩绘,即内画。这种艺术到了晚清达到了极盛,名家辈出,如马少宣、叶仲三、毕荣九、丁二仲等人,而绘画风格则大致分为京派、冀派和鲁派。
  内画壶的特点是小巧玲珑,使用材料、样式繁多,不拘一格。如按材质分,大概可分为瓷、玉、牙、角、玻璃、竹、翠、珠宝等诸种,而玻璃鼻烟壶可分为单色玻璃、套色玻璃、搅胎玻璃、金星玻璃、珐琅彩玻璃;珠宝鼻烟壶则又有珍珠、玛瑙、晶石、松石、琥珀、蜜蜡、珊瑚等。
  内画壶以方寸之地能偌大画面,被誉为“鬼斧神工”。其技艺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博采众长,自显奇姿,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使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原作者: 佚名
来自: 网络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