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22-10-17 1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赏析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㪍鞮以畀赵衰。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从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示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 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呜乎!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又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议。


《晋文公问守原议》是柳宗元深感世事日非、政在宦人而抒写的一篇议辩文。对于这种议政、对策的文章,刘勰《文心雕龙》说:“周爰咨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归结这类文章的特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乃为深达议体者尔。”然而,柳宗元这篇文章翻空出奇,发前人所未发,文中采用借讽手法,举事类义,援古喻今,抉明旨归,一体而兼议辩二任,写得迥异凡俗,正如清人过珙在《古文评注》中所云:“有山岳不动之慨。”


文章的题目取自《左传》。但是,为文标靶却在针砭中唐以来权柄下移、宦官干政这一败迹已彰的时弊。试看其文:“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文章以晋文公得原犯难为发轫,简洁明了,入笔即言正事,不枝不蔓。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阳樊不服,围之,出其民。冬,晋侯围原,原又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原降。”其先,晋公子重耳罹骊姬之难,出走流亡十九年,得秦之助,重归故国,夺取了王位,是为文公。他于鲁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朝周,襄王封予他南阳地区的樊、温、原、攒茅等以示恩宠。鉴于原人难于控驭,由此引起委任能员守原之事。《春秋左传集解》:“晋侯问原守于寺人教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故使处原。”对于遴选守原之人这样的“择大任”的国之大政,晋文公“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文中用了四句工稳切恰的排比,对照显明,道出了晋文公不廷议于将相公卿,反而就谋于内宫寺人的事实,对于这种远文武大臣、近狎呢小人的不智之举,柳宗元认为是有辱王命的,此为肇开败政之端。尽管寺人勃鞮举荐的是“贤足以守”的赵衰,而且“国之政不为败”,但是,“贼贤失败之端,由是滋矣”。更何况,斯时尚有辅弼文公多年的忠荩老臣狐偃、先轸健在。笔势至此一转,晋文公竟然“疏而不咨,外而不求”,“卒定于内竖”,这里用了一个“卒”字,把文公对军国大事率意而行,不慎思而断的做法表现得十分准确传神,极见炼字功力。又紧承上文,用了一句反诘“其可以为法乎?”语调铿锵,答案尽在不言中,启人深味。以身份地位而言,晋文公“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值此“获原启疆”之际,承袭齐桓霸业,正是大展宏图、树威诸侯、领袖群伦的绝好良机,但是,他听取寺人之言,令人不能心悦诚服。文中引证“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佐证举贤荐能是关乎国脉盛衰兴废和谋及媟近的危怠。对此,苏洵在《管仲论》中有所阐发,他以为,管仲临死前未向齐桓公“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因而导致肖小乱国。前车之鉴,斑斑昭昭,不可以不引以为戒。文章至此专论晋文,言及古事,下文则意涉时弊。先以两件宦者举荐人才的事例引发,其一,“景监得以相卫鞅”; 其二,“弘、石得以杀望之”。景监为秦孝公之宠臣,荐商鞅于孝公,厉行变法,秦国遂强。弘恭、石显为汉宣帝时宦者,久典枢密,萧望之以为不可,二人遂谮望之,令其自戕。前者是近于失问而并非失举,因为商鞅确是人才。后者则是问举俱失。文章从晋文失问而宦者并非失举发端,继之以问举皆失,进而论古讽今。由失问引出失举,意在君主嬖信宦者是败政之由。这种层层推进,翻跌腾挪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笔法,堪称柳氏匠心独运之处。正因为“误之者晋文公也”,做为始作俑者,罪有咎归,所以,文末作者感喟良深,慷慨陈辞,援《春秋》义例,对于晋文公开宦官弄权干政的恶例,应从重论罪,与许世子止、赵盾同属一类。据《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 (赵盾) 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春秋》记载“晋赵盾弑其君克皋。”《左传》引董狐记载,以赵盾“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所以应负弑君之罪。《左传·昭公十九年》:“许悼公薨。五月,饮太子之药而卒。太子奔晋。书曰:‘弑其君。’”许悼公身患疟疾,世子止献药,服后其父死。因此,《春秋》上记载:“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春秋左传注疏》对此解释为:“药物有毒,当由医,非凡人所知,讥止不舍药物,所以加弑君之名。”所以,柳宗元把晋文公与许世子止、赵盾相提并论,加以切责。其本意则在抨击宦官专政的时弊。对此,清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中评说:“柳州论失政之端,明斥晋文,实隐讥德宗之迁政于阉人,畅论流弊所及,于是景监、弘、石之祸,谓皆晋文兆之。”宋韩醇在《柳宗元文集音释》中也明确指出:“此议虽曰论晋文之失,其意实悯当时宦者之祸”。可谓深得柳公心旨。对此,可参看柳氏另一篇《梁丘据赞》,文中激赏齐国一个不毁晏子之贤,“终不挠厥政,不嫉反已”的“嬖大夫”梁丘据,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反对宦官专权、藩镇跋扈的一贯立场。


《晋文公问守原议》行文峻洁,笔锋犀利,针对时弊,奋而为文,以春秋笔法,巧用借讽,类比引申,言此意彼,意在炯戒。清邱维屏在《文章轨范》中评骘此文:“只一口气直下,作段段转煞转紧,精力万倍”,并非过当之誉。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