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鼻烟壶与其附加工具
鼻烟壶,即装盛鼻烟的器物,据说西方洋烟是使用盒子来装的,故而西方称之为鼻烟盒,《勇卢闲诘》中说:“鼻烟盒则为士拿乎薄士”,而中国则使用特制的鼻烟壶来装鼻烟,这是从清代开始的。清人沈豫《秋阴杂记》说,“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也可见清代鼻烟壶的发展与普及。
鼻烟壶的分类大致有两种方法,即根据形状和材质的不同来区分。
根据形状来区分,按照金受申的说法:“上下一般粗成圆筒形的为‘爆竹筒’壶,大爆竹筒为武壶,小爆竹筒为文壶;肩粗底小的为‘坛子形’壶,大坛子壶多半用作墩壶,即储存鼻烟之用,小坛子壶很有些珍品;以外还有‘荸荠扁’壶”。
根据材料来区分,金受申将其整理为瓷壶、洋瓷壶、玛瑙壶、水晶壶、玉壶、料壶、药瓶壶等七类,赵之谦则整理为玻璃属、珠之属、玉之属、石之属、木之属、瓷之属等六类。
面对各种区分的方式,这里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区分鼻烟壶的种类,即区分其使用意义。具体来说,分为两类,其一是盛烟,其二是赏玩。
盛烟的鼻烟壶,被称为“正宗烟壶”,清代正宗烟壶,“以玛瑙、白玉、水晶三种为上品,制作非精不足取。”(《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据说是因为鼻烟壶最早即是以这些材料制成,颜色并非完全依赖“画工”,而主要是“天成”,而且作为鼻烟的储存物件,这些材质十分适合,不容易破坏鼻烟的味道,壶体也不容易破坏。
玛瑙烟壶讲究“不能太大,常见的多半是小坛形”,颜色有红、黑、白、黄等等,均是依照原玛瑙的颜色和形态来制作的,有的是完全依赖玛瑙的形态颜色,有的则略加雕饰,缺点就是形状比较单一。作为三种正宗烟壶的材料之一,玛瑙烟壶也是我们现在能买到的烟壶里,价格最易被接受而且能凸显美观的。
水晶烟壶,讲求“晶莹剔透”,本来“没有什么美观”,经常做成小坛形或者大坛形,用来大量储藏鼻烟。但是,据说最早的内画壶即是从水晶烟壶开始的,这也是水晶烟壶给烟壶界做的最大贡献,不过一来内画壶不属于“正宗烟壶”的范畴,二来内画壶后来在料器壶上更为盛行,所以水晶烟壶整体来说在清中期之后比较少见。
玉烟壶,具体要各种玉石的种类来区分,如白玉、碧玉等等,其中以白玉为贵,与赏玉的讲究相同,玉烟壶也讲究“带皮子”,据说一个好的带皮子玉烟壶是价值连城的传家宝。玉烟壶的形状比较多,不拘于小坛形,一般是根据原玉的形状来制作的,也有形状很特殊的艺术玉烟壶。
赏玩的烟壶,即金受申所说,“好烟壶只能供人欣赏,谁也不肯用来装烟,天天身上带着”,这里说的“好烟壶”,即说的是赏玩用的烟壶。赏玩的烟壶一般画工精美,主要是瓷壶、洋瓷壶和料器壶。
瓷壶在清中叶之后最为普遍,宫中有精品瓷壶,民间有所谓“粗瓷”的瓷壶,品质差异很大。瓷壶主要讲究的是“窑口”和“画篇”,窑口即瓷的出产窑,画篇即瓷上的画图。窑口的不同决定了瓷壶的质量与基本价位,而画篇则有各种内容,如植物、动物、景色、人物,还有“系列画篇”如“一百单八将”之类,根据画篇的不同与精细程度,亦影响其价值。瓷壶中最为名贵的即是古月轩。古月轩烟壶,又作“法琅彩烟壶”、“瓷胎画珐琅”,其名称的具体来源尚有争议,但是肯定肇始于康雍时期之内务府,而以乾隆时为盛。古月轩的鼻烟壶,所用颜色十分华丽,具体来说,其的特点正如《勇卢闲诘》所总结的:“上为画采,间书小诗,壶足题‘古月轩’,其题‘乾隆年制’者尤美。”对于古月轩的具体问题,很多在学术界还有争论,所以我们这里姑且略过。
洋瓷壶,“皆造办处仿西洋者,铜质上各色彩,颇堪悦目,玩器之尤也”。具体来说,即是在铜、铁胎质上挂瓷釉,然后再在瓷釉上描画纹样,和我们现在用的搪瓷有些相似。据金受申所说,有说法认为此种方法是郎世宁传入中国的,故而最早画法均用西洋式,而画篇的内容也均为西洋景物或者故事。洋瓷壶除宫中所制之外,民间基本没有,据说其一是因为洋瓷工艺比较特殊,外人无法仿造,二来是因为清代内务府制作鼻烟壶,一次做百余个,之后经过挑选,选剩下的都要砸碎弃掉。而到了现在,洋瓷鼻烟壶也是十分少见的。
料器壶,是赏玩鼻烟壶里时代最靠后也是最讲究的一种,其从雍乾时期开始产生,到了晚清时分成辛家坯、袁家坯,勒家坯、山东料四种。其中“辛家坯,皆玻璃料地内含珍珠泡者,彩有金糕红、蔚蓝、湖绿水、金黄魄四种,雕花刀口极深,而彩皆通明。”《勇卢闲诘》评之为:“光彩夺目”,为清代料器壶里“最著”者。袁家坯与辛家坯相似,“制白砗磲地,彩凡五种,除前四色外,有松绿、豆青二彩,雕刻玲珑,非辛制之古雅者比,且多套彩。(原注:凡三、四色萃于一壶)”这两种是上等料器壶里较为常见的种类。而勒家坯,“藕粉地若冰雪,设色亦异。红紫苍翠,天然间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料器壶,数量也比较少。最后的山东料,则是仿照袁家坯制作但是质量相差很大的品种,最为廉价,有时也被作为市面上廉价鼻烟壶的统称。料器壶可以和瓷壶一样,在外面进行雕花或者染色,同时也可以进行内画,尤其是内画的料器壶,在道光时期出现,到晚清极盛,被视为一种雅物。内画即用特殊的勾笔,从壶口伸入壶中,在壶璧内侧画上画篇。晚清内画壶有马少宣、叶仲三、周乐元、乌长安这四大家,其徒子徒孙们后来被称为“京派”,亦为内画壶的主流。光绪时由毕九荣分出“鲁”派,到了当代,又有王习三分出“冀派”,和吴松龄自创的“粤派”,形成了现在国内内画流派的四大派。
于是内容再次回到我们的主题鼻烟壶,第二类我们称之为赏玩用鼻烟壶的这三种,绝不是“不能”装烟,而是“不肯”。笔者以前在族亲的古玩店内就看到过几只里面留有鼻烟的清代瓷烟壶和清代料器壶,只是说这些烟壶用来装鼻烟,多少有些顾虑。如瓷烟壶,据说瓷烟壶最怕“朝内吹气”,一经吹气,就会炸裂(不过瓷烟壶装鼻烟的极多,注意保护即可)。而料器壶,由于晚清多用内画,内画壶在装了鼻烟之后,装倒或取用的过程,很有可能破坏内画的画篇,使得其是去赏玩的价值,这才是他们很少被用来装鼻烟的原因。
另外还有特殊的鼻烟壶,如清代内外蒙古人均喜爱金属的鼻烟壶,故而蒙古以及关外的鼻烟壶,常有铜制之物,上亦有雕刻,十分美观。关内另有竹制、药瓶制、宝石制品等等,可见的数量不多,据说还有紫晶、雕漆等“另类”鼻烟壶,而当代科技进步的情况之下,“另类”鼻烟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吸鼻烟的时候,除了鼻烟壶之外,还有几样工具比较常见,即鼻烟壶盖、烟碟、烟墩。
鼻烟壶盖,即鼻烟壶上方封口的盖子。《清稗类钞》说道:“鼻烟壶……上有盖,镶以珍珠宝石。连于盖者为鍫,则以牙为之,以取烟。”我们现在看到的鼻烟壶,其鼻烟壶盖大多是玛瑙或者珊瑚所制,有的配有骨制小勺(即鍫),有的则没有配骨制小勺,不过是否配小勺,并不影响鼻烟的使用,一般是个人习惯的影响。
烟碟,即吸鼻烟时用以盛鼻烟的一种小碟。清代人吸鼻烟,用少量时,则用小勺挖出鼻烟吸食,而需用大量(如与人共享)时,即需要从鼻烟壶中倒在烟碟或者烟墩上。《清稗类钞》说,“鼻烟盛于壶,吸时倾出,盛于碟,乃以指蘸之入鼻。碟以晶、玉、牙、瓷为之。” 《勇卢闲诘》则说,“鼻烟叠以象齿为之,刻铭四围。出入怀袖,久则色变如蜡。或如琥珀,亦可爱。也有以玉、翡翠、水晶为之者。”可见烟碟和鼻烟壶一样,讲求材质的精美。
烟墩,其作用和烟碟相同。其形状一般为以铜制成的小墩,上方有朝向下的有弧度的凹陷,用以盛放鼻烟。具体说到烟碟和烟墩的区别,大概是烟碟便于携带,张三李四在茶馆碰见,一起尝点鼻烟,怀中掏出一个烟碟倒出一点鼻烟,就可以一起品尝了,而烟墩较之笨重,不易携带。不过话说回来,烟碟使用时,多半是在“按”鼻烟,所以有时不如烟墩之便于取用(当然,烟碟亦有制成有弧度的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