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壶里乾坤 于 2016-3-18 22:16 编辑
右一为刘和平 鼻烟在清代宫廷和民间极为盛行,而盛装鼻烟的器皿-鼻烟壶,更是人们身份,贫富,地位的象征。 制作鼻烟壶的原料有金属的,瓷的,各种玉,石,竹,木,葫芦的,有琥珀,珊瑚,玻璃,动物化石的,骨头和兽角的等等,正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烟壶盖也是各种原料制成。如:玛瑙,翡翠,各种宝石,碧玺,芙蓉石,金属等等。壶匙则多为象牙或牛骨等磨成。可以说,我国独有的鼻烟壶是中华各种艺术综合之缩影,是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等各种工艺为一身的艺术瑰宝,说它是集中国各种工艺美术品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丝毫不夸张。 “古月轩”,准确的说应叫画珐琅。我们通常所说的古月轩鼻烟壶,只是各种画珐琅工艺品的一个类别,也只是众多鼻烟壶种类中的一种而已。
画珐琅鼻烟壶较之其它种类的鼻烟壶出现得早,而且它是出自官窑中的一种。据考证,珐琅彩自传入清宫后便未离开过清宫一步,可以说它是唯一的宫廷御用艺术品。它们彩绘均出自宫廷御用画师之手,在宫内烘烧,(据记载共有三处:一处为紫禁城内的如意馆,另一处在怡亲王府,再一处就是颐和园)。依笔者看,将古月轩称其为出自“御窑”的艺术品似乎更准确。 绘制古月轩所用的珐琅釉料是一种块状的玻璃质结晶体,在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就变成了不同颜色的釉料。如:调入一定比例的卵石粉和纯红料,就变成了黄料,加入适量的卵石粉和铜花片(铜渣),就变成了绿色,而蓝料则是加了适量的钴而成。 珐琅釉在使用前要将其研磨成粉状,用清水或樟脑油调后使用。(现在所用的珐琅料都已研磨好,但终不能烧出旧珐琅釉料的色彩,尤其是胭脂红,老黄,和砖头蓝的色彩,就差得更远了。所幸笔者现在还有一些,均为恩师王习三先生和师叔刘守本先生所赠)。有时为使珐琅釉料的熔点降低些,还需加入适量的铅。 古月轩鼻烟壶的种类 古月轩鼻烟壶有铜胎,瓷胎,紫砂胎和料(玻璃)胎之分。用珐琅釉在铜胎上作画,叫铜胎画珐琅(也称烧瓷,搪瓷);在瓷胎上作画叫瓷胎画珐琅,在紫砂胎上作画叫紫砂胎画珐琅,在玻璃胎上作画则叫料胎画珐琅。 笔者是在料胎上绘画,对其他胎的制作工艺只是知些皮毛,在此简述一,二。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首先在模具上锤好两半紫铜壶胚,然后焊接在一起,再焊上壶口和壶的底足(此道工序非常关键,焊接处不能有微小的气泡或杂质,否则在以后的烘烧过程中极易崩瓷),然后将焊接缝打磨平滑,再在焊好的壶胎内外挂烧白瓷,以使其内外的膨胀系数一样。最后绘画,烘烧。 瓷胎和紫砂胎画珐琅鼻烟壶:瓷胎多为景德镇烧好,从中挑选没有瑕疵的。紫砂胎当然非宜兴莫属。它们的绘画工艺与料胎画珐琅大同小异,只是有的紫砂胎烟壶先在外面挂烧白瓷后再绘画。 料胎画珐琅鼻烟壶:此种壶胎因料质不同而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透明料胎除无色透明料的外,还有极少深色如绿,兰,红等透明料胎。 藕粉白是一种半透明乳白料,它好似冲熟的藕粉或未煮熟的蛋清,色微白而有些透明,故而被称为藕粉白或蛋清白。 车渠白(又称涅白)胎,是一种不透明的白料,它能给人一种油润,细腻如白玉的感觉。 刘和平制鸡油黄画珐琅鼻烟壶套件 还有一种不透明的料即人称“鸡油黄”料。顾名思义,它的颜色犹如鸡油,细腻,油润。据介绍,它的配料方法并不神秘,也不复杂。但在吹制时,玻璃溶液的火候却极难掌握,什么温度时用哪一层料都非常有讲究,这要全凭艺人的经验。有时一缸料也吹不了几个。因此,它的价值要比其它料质的鼻烟壶胎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以上四种烟壶胎中,笔者认为料胎画珐琅的难度最大。因为另外三种胎的熔点都高于珐琅釉,而料胎其本身就是玻璃,与珐琅釉的熔点非常接近,烘烧时火候很难掌握。在烘烧的过程中,升,降温时稍有快些,壶胎就有可能炸裂。炉温低,则釉料不能充分溶化,而炉温稍高,胎壶又易变形,而且它的炉温没有一个固定温度,要因壶胎的大,小,薄,厚不同而有所变化。现在虽然有了仪器,仪表等设备,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还是要像吹制鸡油黄的艺人那样,凭他们的多年经验来掌握。在烘烧这一环节中,一次只能烘烧一件作品,而且一件作品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它的釉料要上一层,烘烧一次,反复几次,有时在烧最后一次时坏了,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它的成品率还是比较低的。 盛世古月轩鼻烟壶 画珐琅鼻烟壶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从目前所能看到的鼻烟壶照片,书籍和其它资料来看,最早的画珐琅鼻烟壶应在康熙年稍晚的时期。美国出版的“鼻烟壶收藏家手册”一书中,刊有一只底款为“康熙御制”的铜胎画珐琅鼻烟壶。整体为开光构图,镏金地,一面是手捧寿桃的童子和飞翔的蝙蝠;另一面是手执毛笔书本的童子。背景为寿石和盛开的牡丹花。寓意着福寿吉祥,富贵平安。此壶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方法,时而线条,时而明暗,恰到好处,是一件难得之精品。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见到一只康熙款的料胎画珐琅鼻烟壶的资料或照片。 雍正款的料胎画珐琅鼻烟壶资料和照片,笔者见到过一些,此时期的底款已有相当一部分不落“雍正御制”而落“雍正年制”了。在笔者所见的照片中,有一件作品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只。它的造型独特,为竹节形涅白料胎,底色为绿黄地.上画竹子和两只蜘蛛。 竹子以它弯杆不弯节的特性,在我国历来就有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美誉。另外还有“竹报平安”之意,而蜘蛛亦有喜庆之寓意。此烟壶所表现的既有“竹报平安“之说,又有”喜从天降“或”双喜临门“之意。再有就是它的底款形式与一般底款不同,而是将”雍正年制“四个红字写在画好的灵芝内,真可谓别出心裁。此壶造型别致,画面与造型和谐统一,再加上壶身上的点点红斑,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艺术上的享受,真乃难得之佳品。 雍正年间的画珐琅鼻烟壶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红色或黑色珐琅釉添地,以此衬托画面,大概是雍正皇帝对这两种颜色有着特殊的偏爱吧。此时期画珐琅鼻烟壶的造型,图案等较之康熙年间有了较多,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太平盛世,而且弘历又是一个酷爱艺术,比较开放的皇帝。因此,在乾隆执政年间,除其它类的鼻烟壶制造不减外,古月轩鼻烟壶的制造量也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图案也突破了原来以花鸟虫鱼为主,而画出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图案,如山水,人物,仙山楼阁,吉祥图案等等。 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上镏金和浮雕后彩绘(亦称凸花或磨花古月轩),笔者在所见资料中,乾隆年以前的还没有见到过(也许资料有限吧),笔者认为也是出自乾隆朝。 镏金料胎画珐琅鼻烟壶是先将槌好的金箔研磨成金粉,再加入适量桃胶添于画好的图案空白处,烘烧后再用玛瑙棒压磨。一件成功的添金地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作品,能给人以光彩夺目,金碧辉煌之感觉。 “鼻烟壶收藏家手册”一书中,有件底款为“乾隆年制”的浮雕料胎画珐琅鼻烟壶。黄色的竹篮内几枝盛开的鲜花,竹篮,含苞欲放的花蕾,盛开的牡丹花,都用浮雕的形式,而花叶,花茎及无名的花草则是画在鼻烟壶的平面上,整个鼻烟壶图案三维效果非常逼真。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艺术博物馆内,有一件长方形鼻烟壶,壶胎为藕粉白料胎,开光式构图,一面是妙龄的渔姑,左手挎鱼篮,右手挽围裙,身后是低垂的翠柳,在树荫下小憩的情景。另一面是一农妇,左手扶草帽,右手持裙带,在垂柳下婀娜多姿。两面图案遥相呼应,美不胜收。鼻烟壶两侧用胭脂水画的山村小景。壶口画上非常别致的斜形芭蕉叶,壶底蓝料堆款“乾隆年制”仿宋楷书。类似造型,图案相似的作品,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都有珍藏。它们釉色亮丽,润泽,人物栩栩如生,中西结合绘画方法,件件堪称烟壶中的传世之瑰宝。 嘉庆年以后,古月轩鼻烟壶虽继续制造,但数量已逐渐减少,质量更大不如雍,干两朝。 料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底款,也有讲究。凡用蓝,红料(紫砂鼻烟壶则多用黄料)堆款,上为“雍正年制”或“乾隆年制”仿宋楷书或篆书,皆为官窑所制(所谓堆款,是指用水将珐琅釉调好,用毛笔蘸上釉一点点堆出来,而不是用笔写。这样烘烧出来的字都是凸起的)。而康熙年的落款都是写出来的,没有凸起的效果。料胎画珐琅鼻烟壶那时似还未发现。用抹红款所写,以“古月轩”名之的,绝非官窑所做。相反,官窑所做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亦绝无抹红“××年制”底款,这也是官,民窑作品根本区别之所在。当然,以后民间仿造作品除外。一般来讲,民窑所做的古月轩鼻烟壶虽然也有上乘之作,但总的来说终逊色于官窑。 另外,古月轩鼻烟壶底款有别于其它画珐琅作品的是,其它作品底款的字外面有内窄外宽双层的正方形或圆形边框,而古月轩鼻烟壶则没有边框。 “古月轩”的由来 至于“古月轩”一名的由来,各种书籍和数据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传说。但笔者倾向于多数学者和专家的看法,即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乾隆朝宫内的一个轩名,是画师画珐琅的工作间,而画师的名字为金成,号旭映。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乾隆时期大量的画珐琅器皿上都有此章。但清宫有关档案中却并无此人的记载,清宫内更没有此轩名。 第二种说法是乾隆时期有一苏州人氏,名曰胡学州,在当地自设小窑制作小件器皿,甚是精美。其拆姓为堂号,自称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其作品非常喜欢,便将其带回京城。故而以古月轩称之。 第三种说法是清代宫廷专门收藏精品的地方,而又不专属乾隆。 以上的种种说法没有一种是有根有据,可考可查的。有的甚至互相矛盾。因此,也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种被世人所认可,人们只能是以讹传讹的延续下来。今天的人们似乎更愿意称其为古月轩而很少称其为画珐琅,甚至很多人只知道(或听说过)古月轩而不知(或听说过),画珐琅,当然更不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给“古月轩”,带来了种种神秘的色彩,才有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注它,欣赏它,研究它,制作它吧。画珐琅虽有铜,瓷,紫砂,玻璃等胎,种类和造型也多种多样,但笔者感觉现今人们一说到古月轩,首先想到的是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也许是今天的制作艺人主要是画料胎鼻烟壶艺人的缘故吧。 料胎古月轩鼻烟壶的传承 近代(清末或民国至六十年代初)所制作的料胎画珐琅鼻烟壶,绝大多数是出自著名的京派内画艺人叶仲三及其子叶菶琪和叶菶禧之手。1960年,叶氏兄弟(主要是叶菶琪)又将此绝技传授给了叶家第一个外姓氏弟子,笔者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先生。在此后的五,六年间(至1966年5月文革前)王先生先后制作了几十件料胎古月轩作品,除鼻烟壶外,也有少量其它器皿。其中很多作品都刊登在有关鼻烟壶的书籍和刊物上。如“鼻烟壶收藏家手册“,”亚洲艺术“,”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会刊“等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高12.7厘米的撇口瓶。它的瓶颈画的是四季花卉,瓶身是盛开的月季,寿石和两只美丽的绶带鸟环绕其中,整件作品的图案寓意四季长寿,幸福吉祥。(这样尺寸的料胎画珐琅瓶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这只瓶在二零零五年五月十三日伦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更是拍出了4.85万英镑,约66.3万人民币。是一九七三年此瓶第一次拍卖时的770倍!(当时的成交价是63英镑)。这不仅是收藏家们对王习三先生作品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说明近年来古月轩艺术品在逐年升温。 1978年,为恢复中断了十几年的料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制作,王习三先生暂停了内画的创作,让笔者由内画转随其学画珐琅鼻烟壶。(文革后期,北京的叶菶琪先生和刘守本先生,叶淑英女士也曾想恢复料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制作,但后来终因成品率太低而放弃了)。在王先生的悉心栽培和指导下,通过笔者自身的努力,很快掌握了制作的全部工艺,成功烧制了第一件作品。当然制作过程中也损坏了几个。 为解决烘烧过程中成品率低的问题,笔者与王先生经过几个月的实验,终于研制成功用电炉替代木炭炉烘烧古月轩鼻烟壶。从而使烧制的成品率相比之下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可以说是烧制料胎画珐琅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吧。 1979年后,王习三先生又重新从事内画鼻烟壶的创作,此后就一直未再制作古月轩鼻烟壶。 在以后的时间里,笔者在参考了有关数据和书籍,在王先生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试验,又先后成功的制作出浮雕(磨花,凸花)料胎古月轩鼻烟壶和镏金料胎古月轩鼻烟壶。这两种料胎古月轩鼻烟壶的试制成功,受到文物公司,工艺品公司和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惊喜和欢迎。在此期间,先后有孙建国,魏建民,由凤华,叶爱平,宋于影等五人随王先生和笔者学习古月轩烟壶的制作。一九八五年以后,除由凤华外,其它四人转画内画鼻烟壶。后叶爱平又转画古月轩。现在她二人的作品也非常受收藏家的欢迎。 1988年底,笔者又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汝财先生及孙建国等人,经过多次对电炉的改造,克服了绘画和烘烧的种种困难,终于研制成功较大型的料胎画珐琅瓶,碗等。填补了多年来不能制作较大件作品的空白。 九十年代初期,笔者也曾试做过几把宜兴紫砂茶壶。
近年来,笔者尝试在制作的古月轩鼻烟壶底款上,以“刘和平制”或“一壶斋和平”蓝料堆款。此尝试也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国外收藏家的认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杂项专家夏更起先生来衡水时,曾与笔者谈及此事,他认为此尝试非常好。既然大家都知是当代人所制作,并已被人们所认可,不如就落作者本人的名字,这样既可以宣传作者,提高其知名度,又可为有关人员研究画珐琅(特别是料胎画珐琅)的传承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为自己的做法与专家的建议不谋而合,感到欣慰,更愿为自己所钟爱的料胎画珐琅事业而不懈努力。 作者:刘和平 2009.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