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古月轩难解之谜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16-3-21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月轩提诗石锦鸡图双耳瓶.jpg
    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件古月轩提诗石锦鸡图双耳瓶拍出了1.15亿元港币的天价,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这款精美绝伦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乾隆皇帝亲笔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一直是众多收藏专家追逐的珍品。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珐琅彩瓷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弥足珍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乾隆朝以后,这种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古月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用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是传世清代官窑珐琅彩瓷器中的极品,是由宫中造办处御画匠亲绘,乾隆亲自参与设计烧制而成,是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并且有他的亲笔题诗“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也是他经常赏玩的心爱之物。此件物品为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器高16.5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雅致婉丽。瓶身腹部绘主题图案“花石锦鸡图”(锦鸡又名金鸡,是雉类中最为漂亮的种类之一,也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品种),寓意锦上添花。锦鸡栖立于树干之上,侧旁以粉红花卉、玲珑洞石相衬,另一面空白处墨彩题诗:“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与画面相得益彰,引首朱文“佳丽”印,句尾白文“翠辅”印,瓶底足内书双方栏“乾隆年制”四字蓝料彩款识。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堪称难得一见的佳作。

    此瓶原为紫禁城旧物,流落海外多年,又几经辗转。20051023,全球著名拍卖机构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其中一件就是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以1.1548亿港元拿下了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刷新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的同时,也打破了亚洲地区单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纪录,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第二高价。另一件元代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康、雍、乾三代官窑珐琅彩瓷器乃是彩瓷中之瑰宝,为清官窑的头等名瓷,是宫廷秘藏的皇室御玩。在清末民初时,官窑珐琅彩瓷有了一个清雅的俗名,叫“古月轩”。关于古月轩的来历,清末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载:“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属于乾隆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之仿之也;一谓古月为清帝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轩也。”但因上述三种说法均缺乏实证考据,后来人们所说的古月轩就是特指那些在精选的瓷器上用珐琅彩作画,并以墨彩题诗、加闲章和料款的官窑御用瓷器。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呈色剂并用油调和。画珐琅技法十五世纪中叶源于法国,十七世纪初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瓷器。雍正六年(1728)清宫造办处已可自炼珐琅彩料并增加了许多新的色彩品种。

    古月轩的制作是先在景德镇御窑厂制素胎烧成器,由皇家选聘宫廷如意馆画师制作画稿并经皇帝批准后,指定由画珐琅的高手绘彩,配有书法精美的五言诗和胭脂水色朱文印章,表现了诗、书、画、印一体的中国画风格,底落雍正年制或乾隆年制四字蓝色料款,款外有外粗内细二层蓝色方框,然后在宫内造办处珐琅作烧制而成。古月轩不仅要求胎好、釉好、彩好、画工一流,烧造难度也很大。所以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标志着当时瓷业的最高工艺水平。烧成的古月轩瓷釉晶莹温润,洁白匀净但见细密,画面色彩交互层迭,颜色浓淡均匀细腻,有立体感。图案以花鸟图级别最高,而花鸟图案中又以羽毛色彩丰富艳丽的锦鸡图和孔雀图为极品。

    古月轩历来为宫廷垄断品,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由于清廷的腐败,清官窑瓷器逐渐流入民间。但直到民国十年(1925年)前后,人们才有缘得以在故宫古物陈列所第一次目睹了传说中的官窑珐琅彩瓷器,随后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古月轩的仿造。

    清末民初大银行家,著名古瓷收藏家沈吉甫,收藏30余年,珍藏名贵古瓷千余件,但因未有一件古月轩而感遗憾。 1932年他因奸商作局而买了“打眼货”--民国高仿古月轩花瓶,一怒之下将之摔碎,而有了后来古玩界熟知的“八万元听一响”的故事。

    虽然民国时期的古月轩仿品有些已达到了非常精美甚至乱真的程度,但在辨伪上还是有迹可循的:譬如真品的胎釉洁净白细,仿品则釉色较苍白,足体胎质也较疏松;真品的绘画工细,画风严谨、细腻,仿品则笔调较生硬,缺乏生气;真品色彩艳丽润泽,仿品则色彩层次感差,偏于浓艳或过于浅淡;此外仿品的仿款也带有民国的特点,与民国瓷所书“洪宪年制”四字款有相似之处。

     清宫旧藏珐琅彩瓷器共约400件,原藏于故宫内干清宫东端凝殿北小库。其中300多件于1933年因日军侵华而南迁,后于1949年被民国政府运往台湾, 剩下40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就连民国当时按一比一精仿的古月轩流传至今的也少之又少了。

    学医的刘先生从九十年代初到了美国,从事肿瘤学研究,但他对中国古瓷的热爱并未中断,工作之余逛古玩店一直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美、加东、西岸的数百家大小古董店,就连到欧洲旅行,造访当地古董店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日积月累中,刘先生的收藏不断丰富,其中不乏名瓷精品。他不仅充分享受了收藏和寻宝的快乐,也练就了一付鉴赏古瓷的好眼力。

    1994年仲夏的一个周末,刘先生驾车到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岛,开始他既漫不经心,又充满期待的寻宝之旅。旅游旺季通常也是古董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也不乏古董爱好者,有时候机会和好运气往往只相差一袋烟的功夫。

    这天他在一家清静的古董店里遇见了一对精美的彩绘小瓶,小瓶为带双耳的玉壶春形瓶,瓷釉晶莹精致,在艳丽的五色菊花和山石间,两只小鸟在红叶枝头啁啾对语,瓶的背后有工致的墨书提诗: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配以胭脂水朱文印章“高致”、“碧”、“露”,瓶底是“乾隆年制”四字蓝料款,款外有内细外粗蓝料方框。对古瓷知识丰富,但从未见过古月轩的刘先生把弄着手中的小瓶,心跳加快了,难道这就是古月轩?他专注的把摩很快引来周围游客的兴趣,身后传来阵阵赞叹。店主是一银发老妇人,介绍说,这对小瓶是前一天一位老人送来寄售的,并让刘先生看了小瓶附带的鉴定证书。这是一张附有黑白照片的已经泛黄毛边的英文证书,是由香港九龙古玩家私杂货工商学会1964214开出的,鉴定书证明这对瓷瓶的年代在100年以上。

    刘先生不由心中一阵狂喜,他想如果这鉴定是准确可信的,那么按该瓶售出时期的1964年回算100年则为1864年之前,则可排除民国时期仿造,而乾隆之后的各朝并无仿制乾隆珐琅彩瓷的记载。由此判断,这对珐琅彩瓶有可能为乾隆本朝。刘先生开始感到胸口发紧,因为这时,他身后的游客也表示出了兴趣,而他的口袋里仅有500美元和一张能花2000美元的信用卡。不料和蔼的店主说,因委托人急用钱,东西是他过世的哥哥留给他的,他不懂中国瓷器,但希望能卖到1500加币(时合7500元人民币),而店家是从委托人手中提取售价的30%作为佣金的。刘先生大喜过望,当即付款,生怕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离开了古董店,刘先生坐在汽车里取出瓷瓶如饥似渴地把玩起来,他几乎完全相信这对小瓶就是清宫名瓷古月轩。为了这一天的好心情,刘先生坐在海边码头的高级餐厅里,迎着落日的余辉美美地吃了一顿海鲜大餐。

    后来,刘先生在仔细品赏的过程中,总感到这对精美的小瓶与清宫名瓷古月轩有些差异。为了慎重起见,刘先生先后将这对古月轩瓶的照片寄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英国大维德博物馆进行了咨询,并参照了一些有关珐琅彩瓷的专著,最后证实他收藏的这对珐琅彩花鸟双耳瓶为民国初期的仿品,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比一的精仿之作。它们至今仍是刘先生的钟爱之物。

知识链接:

    所谓"古月轩",是指一种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工艺美术品。 "古月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它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过去因其工艺难度极高,所以只在皇家御窑中制做极小的器具,如鼻烟壶、烟碟等。

    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又称“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使用外来颜料,色种多,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充“内廷秘玩”。康熙时多在素烧过的瓷胎上,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作地用双勾法仿铜胎珐琅形式描绘花纹;雍正时和五彩技法结合,多在白瓷器上彩绘;乾隆时仿西洋油画作画,画面人物题材增多。

    "古月轩"的烧制难点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匠师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而且一件"古月轩"成品要经过数次着色,反复彩烧,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古月轩"成品工艺精良、图案别致、多配以两句或四句小诗,器物上还有"古月轩"三字款式和烧制年代。它集诗、书、画于一体,堪称清代工艺品中的佳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青睐。过去对"古月轩"一词的来源有三种解释。一说清代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在位)时,有轩名"古月轩";另说"古月轩"是一位胡姓匠师所制作的精美料器,后来被皇家官窑加以模仿;还有一说认为从未有过"古月轩"料器,而是出自古玩商的臆造。近年来更有人提出瓷胎画珐琅即"古月轩"的新说。但这些说法均缺乏确切的理论和实物依据,不可轻信。 "古月轩"至今仍是文物、博物馆和工艺美术界难以诠释谜团。

    鼻烟壶协会会员董重里先生介绍,根据中国台湾“故宫”出版的《故宫鼻烟壶》一书所述内容,“古月轩”三字其实是当时雍正、乾隆二朝的内务府主事海望的得意之作。

    雍正朝珐琅彩器已经出现,并属官窑制品,而雍正帝却没有想好此类珐琅彩器如何命名落款,于是就将落款之事交给了当时的内务府主事海望办理。珐琅彩本身烧制就已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自然炸裂,一个带着官窑款的对象在皇上手中把玩的时候自然出现裂纹,自然让人感到十分尴尬,就是皇帝想发火也无从下手,所以雍正帝才想另起一名,代替官窑款。此款既要体现皇家气派,又要表现器物之美,虽然此事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极为伤脑筋,所以才将命名落款之事交与内务府主事海望。而“古月轩”正是海望在圆明园之中观月赏景之时的奇思妙想,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古月轩”其实是海望一语双关,“古月”是海望巧妙地将自己名字寄于其中。

    习惯上将彩绘精细入微、画面多配以诗、印,并有料书乾隆帝年号款的珐琅彩瓷称为“古月轩”瓷。 “古月轩”指何物,在清末已众说纷纭了,今人更是无据可依。清末《饮流斋说瓷》说:“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属于乾隆之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仿之也;一谓古月为清帝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轩也。三说者,所闻异词,所传闻又异词。”而清宫内府其实并无“古月轩”,各种传说显系讹传。传世有署“古月轩”红款之鼻烟壶,均系伪品。

    而到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古玩商人赵汝珍在其专著《古玩指南》一书中,根据自身条件详细研究,并且总结前人之说,确定“古月轩”就是珐琅釉及珐琅彩之瓷或料器也。同时,他也认为“古月轩”之瓷器、料器康熙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古月轩”之款却在乾隆时出现,故“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人也。

    但近代有些学者认为,“古月轩”是宫廷里退休返家的师傅,在回家后自己开设的小窑烧制。更有说“古月轩”纯属晚清民间子虚乌有的传说,并无真正来历。


    以上说法有的完全错,有的不全面。据目前所见实物和史料,可以断定“古月轩”不是乾隆或清代所有皇帝的佚名。 “古月轩”也不是某位胡姓工匠把姓一分为二,即使真的有某位工匠制作料器或瓷器相当精美,大清皇帝也不会把他的轩号移植到宫里。

                                                                                          文字及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